兒童注意力缺陷過動障礙(ADHD)俗稱兒童過動症,ADHD患兒普遍存在注意力缺陷、衝動、過動的症狀。目前,兒童過動症的發病率大約在4%至6%,其中男孩的發病率約為女孩的三倍。
目前分類:過動症 (42)
- Jul 22 Wed 2015 16:28
怎樣辨別是否過動兒?
- Jul 22 Wed 2015 16:24
怎樣辨別是否過動兒?
兒童注意力缺陷過動障礙(ADHD)俗稱兒童過動症,ADHD患兒普遍存在注意力缺陷、衝動、過動的症狀。目前,兒童過動症的發病率大約在4%至6%,其中男孩的發病率約為女孩的三倍。
- Jul 13 Mon 2015 16:45
是什麼引發過動症
- May 29 Fri 2015 15:59
注意力不集中的鑒別診斷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又稱兒童過動綜合征。 兒童過動症是兒童過動綜合征的簡稱。兒童過動綜合征即輕微腦功能障礙綜合征,是一種較常見的兒童行為障礙綜合征。患兒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活動過多,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衝動任性,自控能力差,並有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本病男孩多於女孩,多見於學齡期兒童。發病與遺傳、環境、產傷等有一定關係。本病絕大多數患兒到青春期逐漸好轉而痊癒。本病屬中醫“躁動”、“健忘”、“失聰’等範疇。
多血質:是氣質類型之一。 多血質的人表現出這樣的特點:容易形成有朝氣、熱情、活潑、愛交際、有同情心、思想靈活等品質;也容易出現變化無常、粗枝大葉、浮躁、缺乏一貫性等特點。這種人活潑、好動、敏感、反應迅速、喜歡與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轉移、興趣和情感易變換等等。這種人適宜於做要求反應迅速而靈活的工作。
- May 08 Fri 2015 16:33
過動兒怎麼回事,造成的因素
- May 04 Mon 2015 16:57
過動小李,受同齡排斥
在汕頭日報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小李是一位小學二年級的男生,今年8歲。自上學以來,上課時很難安安靜靜的坐著,常常把玩手指和學具,或是老師在講臺上講,他在座位上喋喋不休講個不停或是發出怪聲,在課堂上經常隨意離座走動;學習和玩耍時很難長久地集中專注力,總是虎頭蛇尾,寫作業時是寫一會兒玩一會兒,字跡歪七扭八,經常抄錯題,自己的學習用品經常丟失。與同學相處時容易發生衝突,表現出攻擊性強,衝動、任性等個性特點。同學們集體活動過程中他不能耐心等待,時而參與時而破壞,且常常與同學打架。
小李學習成績落後,不能遵守課堂秩序和學校的規章制度,任課教師大都認為,對他運用了多種教育方法但效果不佳。個別教師對他失去了信心,只要上課時他不嚴重破壞課堂秩序,也就不管他了。每次他犯錯誤之後,總是受到老師的批評,或者向被打的同學道歉,或者當全班同學的面做自我批評,然而,每次批評過後,他仍然故伎重演。
- Apr 29 Wed 2015 15:18
誤診為過動症 8歲男孩吃錯藥一年多
- Mar 03 Tue 2015 15:50
過動症孩子 藉音樂平靜情緒
- Mar 03 Tue 2015 15:43
過動症孩子 藉音樂平靜情緒
- Feb 03 Tue 2015 15:24
過動症孩子怎樣教育
- Jan 20 Tue 2015 15:28
過動兒經過調整也可以有一片天空
- Jan 06 Tue 2015 16:17
正確的認識、評估、改善過動兒
- Jan 06 Tue 2015 15:34
正確的認識、評估、改善過動兒
- Dec 29 Mon 2014 15:01
過動兒,不矯正很危險
- Dec 26 Fri 2014 16:19
過動兒一定要用藥改善嗎?
- Dec 24 Wed 2014 15:43
adhd 過動兒簡單的判斷方法
- Dec 23 Tue 2014 15:40
過動症孩子不分場合,別把多動理解成過動
- Dec 15 Mon 2014 14:39
走進過動症孩子,用愛築起溝通的橋樑
關於ADHD,國內相關資料及描述已經很多很多了, “對於ADHD過動兒來說,生活是很艱辛的。”,更重要的是,這種疾病如果沒能得到即時的覺察、控制和持續的治療往往很快就伴有“共病”,比如精神分裂、狂躁、抑鬱等等(這幾種病我都有),幾種病症綜合起來,苦難的人生及至他們下一代 的苦難都是可以悲哀地預知的。所以,有些文獻講,“沒得到即時治療的ADHD患者,成年之後往往生活在社會的底層,掙扎就是他們的人生,監獄往往成了他們的其中一個集中地”; 按照過動症比較保守的3-5%的發病率,我國目前至少有2千多萬過動症兒童,有調查顯示,在美國,犯罪的青少年中,過動症高達70%。其實,慢慢發現,過動症兒童也可以前途無量,關鍵在於您怎麼去關愛。
- Dec 12 Fri 2014 15:43
過動寶貝的教養,其實可以很輕鬆!
- Dec 10 Wed 2014 14:27
孩子調皮,初衷不是出自孩子本意
剛剛開學一個周,一年級學生小康家長就被“請”到了學校。原來小康同學根本坐不住,不是扯前面女生的小辮子,就是把鉛筆盒弄得“嘩啦啦”響,甚至在教室裡跑來跑去打斷老師講課。“太調皮了,怎麼勸阻批評都不聽。”老師的講述令小康父母很是鬱悶,回到家就給了小康一頓“胖揍”。挨打後的康康只“嗷嗷”哭了幾分鐘,就又折騰開了,一會兒亂拆玩具車,一會又伸手去魚缸裡撥弄金魚,好像忘了剛剛挨過揍。
今初步分析,小康同學患的是注意力缺陷症,俗稱的“過動症”。過動症高發與7-12歲的學齡兒童,且男孩發病率明顯高於女孩.由於許多家長和老師對過動兒症狀認識不足,遇到孩子過動往往就認定為是“這孩子調皮搗蛋”,從而採取訓斥、懲罰等方式,將“疾病”當成“毛病”來改,結果往往是孩子挨了揍,“毛病”卻沒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