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論是什麼人,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困難(尤其是兒童學習障礙)。學習最好的學生也會遇到困難。對待困難的關鍵,不在於困難本身,而在於如何面對困難,解決困難。

一、每個人的“學習困難”都是不一樣的

處於不同層次的學生,困難的含義是不同的。就知識技能的掌握而言,一般有“三種水準”:

幫助小朋友們克服學習困難的方法

1.“瞭解”或“認識”。即比較直觀形象地瞭解內容的含義,知道“是什麼”或“不是什麼”等。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一般在這裏就遇到困難,更大的困難還沒有體會到呢。

2.“理解”或“掌握”。即理解學習內容的含義,清楚知識結構,知道知識點間的區別於聯繫,會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一般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在這裏會遇到困難。

3.“靈活運用”。其標誌是能夠比較綜合地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或複雜問題。程度比較好的學生可以解決“新情景”(未接觸過的情景)中的問題。成績好的學生一般會在這個層次上遇到困難。

二、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學習障礙”更大

1.這是由“困難”的性質決定的。國家主席遇到的困難可能比縣長的困難大,數學家遇到了困難要 比中學生的困難大得多。這是因為所處的層次不同。同樣,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遇到的“困難”實際上比一般同學的困難要大。因為他要去解決那些複雜的、變化多端 的問題,是“大困難”,不容易克服。相反,學習比較差的學生遇到的困難都是比較基本的,反而容易克服。

2.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自我期望較高。這些同學在小學一般都是尖子生,自我發展的意識強。這本來 是好事,但表現在一些學生身上卻成了包袱。這是因為初中的內容不論從量上還是從難度上都大了許多,要求也高,所以遇到困難時的感受也就特別強烈。另外,強 大的學習壓力往往會使學生在遇到困難時產生失敗感,無所適從,亂了陣腳。

3.不同的人在認識的過程上是有差距的。有的反應快,但思維缺少深度和廣度;有的人反應慢,但思維深刻。他們遇到的困難也是不一樣的,而且後者遇到的困難可能較前者多,但成績可能比前者好。

4.學習需要長期積累,人的認識不是一次完成的。再聰明的人也不可能一天就把所有的知識掌握到 手。對多數學生來說,學習新的內容時只能達到第二個學習層次。要做到“靈活運用”,需要經過一個長時間的積累。這時如果面對比較複雜的問題,就容易“碰釘 子”。多數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當初學習時遇到的比較困難的問題,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感覺一點都不難了。這是積累起了作用。

5.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認識結構,學習的“口味”各不相同。即使同樣聰明的學生,一個認為這部分內容較困難,而另一個則會認為另外的內容比較難。這都是正常的。【繼續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幸福腦 藍海潛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